当前位置:首页 > 市政务要闻

两会清洁供热丨关于推进新型智慧供热发展的建议

2023/3/8 10:22:24

关于推进新型智慧供热发展的建议

李寅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

案由: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推广新型智慧供热,加快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
案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推动智能化用能控制技术,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和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冬季取暖是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保暖保供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冷暖与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推进城乡供热领域节能低碳转型,既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

截至2022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238亿平方米(城镇供热面积167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71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179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为75%。从热源分类来看,在北方城镇建筑供热热源中,燃煤占比约70%、燃气占比24%,以地热、生物质供热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利用占比很小,仅可作为补充。在整个北方地区,采暖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数约在10亿吨,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供暖碳排放与整个交通行业排放水平相当,这是非常大的数字。要实现‘双碳’目标,供热行业必须解决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供热行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市场化程度低、化石能源热源占比高、碳排放量大、技术革新慢、热力平衡调节困难、过量供热及供热不足并存、系统灵活性不足、管理粗放、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根据实际天气变化及具体需求灵活调节等问题,从而使得供热煤耗较高,能源浪费严重。
清洁供热解决了“有没有”,但距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甚远,需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快推动传统供热行业向现代供热的转变,全面提升供热系统能效与智能化水平,构建安全低碳、清洁高效、智慧经济的新型供热系统。

解决办法:
“十四五”及未来较长时期内,在全社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供热行业在挖潜增效、深度回收余热资源、开发零碳热源、优化热源结构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系统节能减碳、提质增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加速构建新型智慧供热系统,尽快实现行业的精细化运营,加快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逐步实现精准供热和按需供热。
1、以科学规划为引导,做好顶层设计。将构建供热能源全域协同的新型智慧供热系统作为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考虑,纳入双碳“1+N”政策体系中,深入推进供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供热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供热行业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2、实施“三改造三推广”。即积极推进煤电供热改造、供热管网节能降碳改造、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多能互补、智能化管理平台、供热计量。
一是提高机组供热能力,推广多能互补系统。推动热电机组“热电协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先进高效储热技术,实施“煤电+蓄热电锅炉”、“煤电+抽汽蓄能”等运行灵活性改造,提高热电机组灵活调节能力,增强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广工业余热、电厂余热、地热、跨季节储热、多能互补的区域供热、电热泵供热等新型低碳或零碳集中供热技术。
二是提升供热管网效率,建设智慧供热平台。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监测计量、优化调度等智慧供热系统建设,研发示范新一代高效、精准、长寿命、低成本、易安装维护的户用及楼宇热计量和调控装置。利用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推动供热企业加快供热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从热源、一级管网、热力站、二级管网及用户末端的全系统的运行调节、控制和管理,加强大数据分析优化技术,构建全域协同新型智慧供热系统。
三是全面提高建筑能效,完善热计量基础设施。加快更新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新建住宅在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时,必须全部安装具备室内温度获取或软测量、热计量、智能调控阀(一体化)功能的分户热计量装置系统,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3、加快研究建立热价疏导机制。尽快建立基础民生保障性热价与居民个性化需求市场化热价相结合的热价形成机制,在超过基础保障供热范围(国家法定供暖室温)的需求实行市场化热价,逐步实现按需供热,充分体现热力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在保障居民用热需求、兼顾居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疏通热价传导机制,热价要充分考虑热源成本变动、居民个性化需求等因素,鼓励制定市场化热价政策措施,并出台配套监管办法。
4、推动新型智慧供热示范区建设发挥企业积极性,加大各级政策倾斜力度,以城镇、开发区等区域为单位每年开展智慧供热地区试点工作,并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推进智慧供热典型示范项目,并纳入国家节能改造资金、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资助范围。推动煤电供热灵活性改造以及综合利用电、地热、生物质、新能源等多能互补形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试点热计量调控及按热量收费,实施供热的精细化、智慧化、低碳化运行管理,实现“精准供热”和“按需送热”的闭环控制,打造新型智慧供热样板工程,树立标杆,在成功基础上广泛推广。


  • (中国)
  • 企业介绍
  • 发展历程
  • 领导班子
  • 组织机构
  • 开云手机在线登入
  • 市政务要闻
  • 集团新闻
  • 开云
  • 供热板块
  • 燃气板块
  • 房地产板块
  • 物流板块
  • 企业文化
  • 企业理念
  • 职工文苑
  • 企业风采
  • 企业荣誉
  • 版权所有2022 开云手机在线登入     蒙ICP备17004749号-2     友情连接:呼和浩特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